曹承佑《哈姆雷特》末公後 最後幾則評論與報導更新

 哈姆雷特末公後,又出了很多則報導~征服話劇舞台的我曹棒棒!

圖片全部來自Goodman Story:헤어지자고?나 [조햄릿]인데?



https://www.dailysmart.co.kr/news/articleView.html?idxno=100608

星光與存在感交織的「精品」舞台劇——曹承佑的《哈姆雷特》

確實配得上「曹承佑的《哈姆雷特》」之名

如果要稱這次的演出為「曹承佑的《哈姆雷特》」,當之無愧。這是2024年由首爾藝術殿堂托沃經典戲劇系列企劃並製作的莎士比亞悲劇《哈姆雷特》(申宥靑執導,CJ托沃劇場,2024年10月18日至11月17日)的真實寫照。

◇ 曹承佑的力量!

曹承佑的強大影響力,再次在話題性與票房號召力上展現得淋漓盡致。

當消息傳出,這位在電視劇、電影以及音樂劇領域享譽盛名的演員,將在出道24年後首次挑戰舞台劇,而且是莎士比亞經典中的經典角色——哈姆雷特時,演出迅速引爆大眾關注。

這場演出包含23場次,近千座席場場爆滿,締造了驚人的紀錄,並於11月17日完美落幕。

◇ 曹承佑的存在感

令人更加驚嘆的是,曹承佑在此次演出中作為演員展現出的壓倒性存在感。

雖然他過去在電視劇、電影與音樂劇中已憑藉出色的演技廣受讚譽,但沒有人預料到,他能在莎士比亞這部經典之作《哈姆雷特》的舞台劇中,在全長185分鐘的演出中,從頭至尾掌控全場,展現如此驚人的力量。

◇ 曹承佑獨特的「音樂性」演技

當幕布拉開,哈姆雷特登上舞台,說出第一句台詞的那一瞬間,觀眾便會感受到,這次的《哈姆雷特》與以往的版本截然不同。

他用屬於自己的節奏掌控全場,靈活調節台詞的速度與輕重,用韻律感傳遞每句台詞,讓台詞本身的意義之外,更多的是情感的深刻共鳴。

有觀眾評論,曹承佑的表演宛如「去掉歌曲的音樂劇」。這一觀點直擊曹承佑演技的核心特徵。他的表現,不只是因為他曾是音樂劇演員,而是在多年音樂劇表演中磨練出的技藝,此次以全新方式展現於舞台。

他特有的音樂性演技,在獨白時尤為突出。例如,哈姆雷特的著名獨白「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問題」,在曹承佑的表達下,每句台詞都被賦予了獨特的韻律與情感,讓這段獨白彷彿擁有生命,生動地呈現在舞台上。

◇ 《哈姆雷特》的局限與反思

然而,這樣的曹承佑之光,卻也突顯了此次演出的某些局限。

例如,觀眾指出,曹承佑的表演太過耀眼,以至於其他角色的存在感被削弱。而這樣的問題,更多是導演在角色平衡與舞台調度上有所欠缺所致。

莎士比亞的原作充滿複雜的角色互動與情節深度,但此次演出在許多關鍵場景中的處理顯得平淡,未能完全挖掘出角色間更豐富的對立與共鳴,導致整體層次感有所不足。

◇ 舞台設計的遺憾與亮點

此次演出的舞台設計由著名設計師李泰燮完成,長達23米的階梯舞台是其亮點。然而,這樣一個充滿視覺張力的設計,在實際演出中並未被充分利用。

儘管最後在哈姆雷特的結局與福廷布拉斯的登場場景中有亮眼運用,但在其他場景中,階梯的潛力未能完全發揮,顯得有些可惜。

不過,此次演出在結局中突出福廷布拉斯的存在,讓觀眾明確感受到舊秩序的崩潰與新時代的來臨,這一點值得肯定。

◇ 「精品戲劇」的期待與隱憂

曹承佑的《哈姆雷特》,再次引發人們對「精品戲劇」的思考。

從2021年藝術殿堂推出李順載的《李爾王》以來,手握資源的大型劇院不斷推出明星與經典結合的「精品戲劇」,如《樹上的軍隊》《浮士德》《櫻桃園》《馬克白》,再到此次的《哈姆雷特》。

然而,這樣的現象也讓一些人擔憂,觀眾對「精品戲劇」的集中關注,會讓小型劇場的作品被邊緣化。

即便如此,「精品戲劇」並非僅是大規模的製作經費,它更展現了像曹承佑這樣的演員,在舞台上詮釋經典角色的巨大魅力。

曹承佑的《哈姆雷特》,無疑為觀眾提供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經典之旅,也證明了優秀的表演能超越媒介,無論是電影、電視,還是舞台,皆能閃耀光芒。


https://m.asiatoday.co.kr/kn/view.php?key=20241121010010684

[玄秀貞的劇場漫談] 曹承佑的《哈姆雷特》,從因果性中體會觀劇的樂趣

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是一部經久不衰的經典,常年活躍於舞台上。這部作品之所以能屢次上演,其中一個原因在於哈姆雷特這個角色的複雜與矛盾。他的遲疑不決讓他在大好時機面前仍推遲復仇;他對奧菲莉婭說出「去修道院吧!」這樣突如其來的話語;以及他對母親的執著——這些情節都讓觀眾不禁發問:「哈姆雷特為什麼會這樣?」關於這些行為,學者們從道德困境、抑鬱症到俄狄浦斯情結都提出了不同的解讀。

在首爾藝術殿堂CJ托沃劇場上演的《哈姆雷特》(黃貞恩改編、申宥靑導演)中,由曹承佑飾演的哈姆雷特展現了一個極為聰慧的形象。他冷靜地分析情勢,謹慎計算後採取行動。他並非單純的優柔寡斷,而是步步為營,尋求行動的正當性。因此,劇中哈姆雷特的動機與理由清晰可見,例如當他被流浪劇團的老演員(李南熙飾)的演技深深打動後,決定用戲劇來表達內心,並從挪威王子的果斷行動中反思自身,最終下定復仇的決心。由於角色心理的因果性被放大,觀眾能更容易地進入故事情境。

哈姆雷特對戀人奧菲莉婭(李恩祖飾)的情感流露也更加自然。當奧菲莉婭的父親波洛涅斯(金鍾久飾)試圖利用她來試探哈姆雷特的內心時,哈姆雷特喃喃自語:「我分不清這是父親還是皮條客。」這句話表明攻擊的對象並非奧菲莉婭。隨後,他讓奧菲莉婭「去修道院吧」,這更像是一種保護,試圖讓她遠離即將來臨的風暴。對母親葛楚德(鄭在恩飾),他沒有選擇咄咄逼人,而是淚流滿面地懇求她不要再與叔父克勞迪斯(朴成根飾)共享臥室,甚至動情地說:「我這樣說,是因為我愛您。」這一幕讓人無法不為這位充滿內心掙扎的母親動容。

曹承佑的精湛演技讓觀眾在三小時的演出中屏氣凝神,全程投入。他的台詞並非僅僅做到發音清晰,而是每一個音節都飽含深意。他避免了陳詞濫調的表演風格,而是以細膩的情感表達創造出令人難忘的場景。例如,在奧菲莉婭的遺體旁,他默默地放下一朵花,這一瞬間的靜默比任何哭喊都更具力量。他退場時微微搖頭,像是在抑制悲痛,將角色的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

這次演出以哈姆雷特為絕對核心,其他角色相對弱化。這種處理方式讓觀眾可以透過哈姆雷特的視角去看待丹麥的其他人物。例如,克勞迪斯被塑造成既溫柔又殘酷的複雜角色,他的行動雖冷酷,但並未顯得如一般反派那般單薄,反而更符合權力者的多面性。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演出將哈姆雷特的復仇提升到了超越個人層面的時代需求。哈姆雷特在面對父王的幽靈(全國煥飾)後,意識到矯正「錯位的時代關節」是自己的使命,儘管這種使命讓他感到痛苦和詛咒。他最終在折磨中完成了這一任務,為丹麥帶來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哈姆雷特作為一位非凡的英雄感知到時代的變遷並影響了集體命運,但他作為舊時代的一部分最終也隨之消逝。未來的領路人不是哈姆雷特,而是挪威的王子福丁布拉斯。他的到來不僅是為了替父報仇,更象徵著秩序的恢復。

舞台設計(李泰燮設計)以象徵性的方式呈現了這些內容。從舞台深處延伸到中央的長階梯似乎象徵著時間的流逝,而混凝土與鋼材構成的簡約設計則營造出一種荒涼感,呼應哈姆雷特那句:「丹麥是一座監獄!」在劇終時,最深處的柱子開始傾斜,這或許暗示著舊時代的崩塌或錯位的時代已被糾正。

這場演出通過將葬禮與幽靈場景同時呈現、將台詞改為更貼近現代的口語等方式,賦予了這部經典新鮮感。同時也忠實呈現了《哈姆雷特》的深刻主題:劇場的社會意義、死亡與存在的哲學思考,以及透過霍瑞修(由金英敏飾演)傳遞出的歷史重要性。在結合經典深度與現代關聯性,以及展現經驗豐富的演員克制的表演上,這次《哈姆雷特》重新定義了觀劇的樂趣。


https://m.mediagunpo.co.kr/18895

[金難京的從心文化] 曹承佑與他的《哈姆雷特》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的**《哈姆雷特》**,無需多言的經典之作。這部戲劇經常被搬上舞台,11月17日,我有幸觀賞了由曹承佑主演的《哈姆雷特》大結局,俗稱「最後一場」(막공)。大家早已熟悉劇情與結局,那麼《哈姆雷特》究竟有何魅力,能持續吸引觀眾?或許正因如此,每次重演,人們總會關注主演是誰,導演又是誰。

《哈姆雷特》不僅僅是以死亡收尾的簡單復仇劇(除了霍瑞修以外的所有角色都死去)。透過「復仇」這一主題,莎士比亞刻畫了多種人性,並藉哈姆雷特之口傳達出對人類解放的渴望:不僅是從「世界」這座巨大監獄中解放,也要從「內心」的牢籠中解放。面對人性中的慾望、虛偽和本能,哈姆雷特追求作為一個自由人所能實踐的最高良知。

曹承佑版哈姆雷特有何不同?

一!在劇中劇《捕鼠器》的場景中,曹承佑版的哈姆雷特以戲劇化的發聲與日常對話相交錯,展現了精彩的節奏掌控力,堪稱演藝圈的「角色大師」。這是他的首部舞台劇,卻已達到如此精湛的表演水準。

二!在中場休息前的戲份中,哈姆雷特拜訪母親葛楚德的寢室。此時,曹承佑的哈姆雷特聚焦於哈姆雷特對母親的愛。他含淚懇求母親不要再踏入叔父的房間,這一場景令人心碎。劇場內彷彿時間靜止,四周回響著觀眾壓抑的抽泣聲。隨後是觀眾與演員都需要的短暫休息時間。

三!在奧菲莉婭的葬禮場景中,曹承佑將哈姆雷特的悲傷內化,以沉默詮釋情感。他僅以表情和肢體動作表達內心的痛苦,而觀眾也屏息凝神,被這份無聲的力量深深打動。

從10月18日開始的這一個月內,這部由首爾藝術殿堂策劃的《哈姆雷特》創下了開票5分鐘全場售罄的紀錄。曹承佑不僅擁有深厚的粉絲基礎,更以精湛的演技征服了每一位觀眾。他的表演不僅未讓觀眾失望,更讓他們深感震撼。


https://n.news.naver.com/article/016/0002389760?sid=103

「承受王冠之重」的曹承佑《哈姆雷特》:用死亡完成革命

在通向廢墟的王國中,哈姆雷特坐在寬大的階梯一角。被蒼白而龐大的牆面包圍,他孤獨地對抗著每一天,並最終面對自己。那些幼稚的思緒與沸騰的憤怒被拋開後,深刻的苦惱取而代之。

「生存或死亡?活下去還是結束?存在還是消亡?我是存在於此,還是從未存在?」(《哈姆雷特》中台詞)

曹承佑站在舞台上,不疾不徐地說出這些話。他的每一個字都擲地有聲,絲毫沒有浪費。這些原屬於哈姆雷特的內心獨白,通過變奏被重新客觀化,最終化為人類共同的沉思。作品揭示了存在即痛苦的命題,並表明人類為了斬斷這種痛苦的連結,始終在內心掙扎。然而,當死亡被視為解脫痛苦的唯一途徑時,對死亡的恐懼卻讓人們深陷矛盾之中。這些跨越世紀仍被反覆探討的經典台詞,通過曹承佑的演繹,再次煥發新生。

2024年,三部《哈姆雷特》相繼登台。seensee公司帶來了由大師級演員詮釋的版本;國立劇團則挑戰性別框架,推出以女性哈姆雷特為主角的全新詮釋;而由藝術殿堂製作的《哈姆雷特》,則以曹承佑的首次舞台劇表演壓軸登場。

即便是如此經典的戲劇,在一年內以三種不同的視角與觀眾見面,仍是極為罕見的現象。導演申裕清表示:「從未有哪個時代像今天這樣,『責任』這個詞語變得如此重要。《哈姆雷特》始終是一面反映時代的鏡子。」

11月17日,藝術殿堂的《哈姆雷特》結束了為期一個月的演出。作為曹承佑的首次舞台劇挑戰,自開演前就備受矚目。

《哈姆雷特》對演員來說是一頂榮耀的王冠,也是巨大的挑戰。這部作品跨越時代與地域,無數次登上舞台,既是權力鬥爭的政治劇,也是表現社會變革的戲劇。曹承佑在電影、電視劇與音樂劇領域已建立起無可動搖的地位,此次依然以卓越的演技贏得了熱烈反響:演出門票在開售10分鐘內全數售罄,吸引了超過2萬名觀眾。

曹承佑版《哈姆雷特》是今年三版中演出時間最長的一個——185分鐘(含20分鐘中場休息)。但這段長時間並未成為負擔,而是為觀眾帶來了強烈的舞台震撼。曹承佑以毫不拖沓的語調,準確地傳遞了每一句台詞,並用每一次情感的起伏,為觀眾呈現如彩虹般絢爛的舞台畫卷。

《哈姆雷特》是展現演員曹承佑所達到的「藝術水準」的舞台。曹承佑飾演的哈姆雷特是一位“未完成的革命者”,他透過死亡建立了一個新世界。

曹承佑的《哈姆雷特》是一位「未完成的革命家」。他渴望對抗舊時代,開創新世界,卻因人性的複雜與脆弱而猶豫不決。他是失去父親的悲傷兒子,也是憤怒的兒子,對與叔叔共享床榻的母親充滿痛斥。在每一次情感爆發的瞬間,觀眾屏住了呼吸,甚至可以捕捉到曹承佑嘴唇的顫抖與面部肌肉的細微變化。

即使身處黑暗現實,哈姆雷特仍渴望一個更好的時代。在舞台上,他站在一座長長的階梯上,俯視著陰謀與鬥爭,但手持一本書,宛如一位沉思的理想主義者。然而,這只是他為推翻舊時代而暫時隱忍的時刻。他堅定的信念與易碎的內心交織,使這位原本被視為「優柔寡斷」的哈姆雷特,成為了一個極具吸引力的角色。

為了突出哈姆雷特的存在感,藝術殿堂在舞台中央設置了一條23米長的階梯,宛如時裝秀的T台,將哈姆雷特推向觀眾視野的中心。舞台的設計與方向性完全服務於哈姆雷特,讓觀眾更直觀地感受到角色的中心地位。


https://www.newdaily.co.kr/site/data/html/2024/11/18/2024111800026.html

曹承佑熱演舞台劇《哈姆雷特》圓滿落幕,全場次售罄,吸引逾2萬名觀眾

自10月18日至11月17日共計23場演出的《哈姆雷特》,由首爾藝術殿堂企劃製作,在吸引了2萬1300多名觀眾後,於熱烈的反響中完美落幕。

此次《哈姆雷特》因曹承佑的主演而備受關注,全場次門票開售即售罄。演出陣容包括全國煥、金鍾久、朴成根、鄭在恩、金永民、白錫光等22名實力派演員,23場演出皆以單一陣容(One-Cast)形式呈現。

本次演出達到了107%的觀眾席佔有率,無論是第一階段、第二階段的普通座售票,還是限視座票務,均在開售5分鐘內全數售罄,展現出觀眾對該劇的高度期待。

由年輕導演申裕清執導,編劇黃貞恩進行改編的這版《哈姆雷特》,是藝術殿堂托月經典戲劇系列繼《駝背理查三世》、《暴風雨》、《奧賽羅》之後推出的第四部莎士比亞作品。

曹承佑演繹“這一時代的哈姆雷特”

曹承佑在長達185分鐘的演出中展現了獨特的舞台存在感。他以深具感染力的聲音、肢體語言、眼神及手部動作,細膩詮釋了哈姆雷特角色在悲傷、憤怒與嘶吼中不斷變化的情感,被盛讚為“這一時代的哈姆雷特本身”。

劇中哈姆雷特不斷探究復仇是否正當,並在行動前持續掙扎與猶豫。曹承佑憑藉卓越的台詞傳遞力、獨特的舞台魅力以及精緻的情感表現,深入描繪了角色複雜的內心世界與價值觀。

創作團隊與觀眾的高度共鳴

導演申裕清表示:“我想通過這部作品,描繪一位年輕人在絕望之地依然懷抱著對新世界的夢想,並展現他為追求夢想而過著激烈人生的故事。希望這份夢想與信念能夠通過作品,順利傳達給每一位觀眾。”

首爾藝術殿堂社長張亨俊表示:“此次以全新且清新的方式策劃《哈姆雷特》,讓我們再度確認觀眾對純藝術形式的熱情與關愛,這對我們來說意義深遠。未來,我們將繼續推出高水準的經典戲劇,為觀眾帶來難以忘懷的感動與回味。”


https://www.slist.kr/news/articleView.html?idxno=596622#_PA

曹承佑主演《哈姆雷特》圓滿落幕,全場次全席售罄

由首爾藝術殿堂企劃製作的2024年土月經典戲劇《哈姆雷特》,於11月17日迎來最後一場演出,在全場次全席售罄的熱烈反響中圓滿落幕。

此次演出因曹承佑擔任主角而備受矚目,並由實力派演員朴成根、鄭在恩、金永敏等參演,全劇共23場採用單一卡司(One-Cast)形式,提升了作品的完成度。自製作發表與卡司公開以來,該劇便因開票後迅速全場次售罄,引起戲劇界與大眾的廣泛關注,成為一時的話題之作。

經歷6個月的準備,從主要角色到群眾演員的甄選階段開始,《哈姆雷特》便成為熱議焦點。特別是分兩階段進行的普通座與限視座的售票活動,均在開票後5分鐘內全數售罄,印證了觀眾對本劇的高度期待。從6月的試鏡甄選開始,實力派創作團隊與22名演員通力合作,最終打造出這部作品,呈現出傳統戲劇的全新可能性與未來方向。在觀眾與評論界的高度評價中,該劇完美結合藝術性、作品性與大眾性,圓滿結束其漫長的演出旅程。

作為該劇的核心,飾演哈姆雷特的曹承佑以其185分鐘的驚人演技,將土月劇場的每一位觀眾深深吸引。他以充滿感染力的聲線、細膩的肢體語言、深邃的眼神與精緻的手部動作,將哈姆雷特的情感起伏、悲傷、憤怒與嘶吼生動展現,贏得了“這個時代的哈姆雷特化身”的高度評價。無論是每場戲還是每一瞬間,曹承佑的表情、動作與台詞都讓觀眾完全沉浸其中。

曹承佑飾演的哈姆雷特,與傳統的古典戲劇台詞風格不同,以更貼近現代觀眾的口語表達,賦予了全劇獨白與對話全新的生命力。他對角色的深入研究與全情投入,使他以卓越的角色詮釋能力,將哈姆雷特塑造得淋漓盡致。他的表演不僅深深打動了觀眾,也贏得了評論界與媒體的一致好評。

與哈姆雷特相輔相成的主要角色表演同樣令人矚目。飾演克勞狄斯的朴成根細膩地表現出對哈姆雷特的警惕與殺害兄長後的內疚矛盾感;鄭在恩飾演的格特魯德則平衡了母親與新婚妻子間的內心痛苦;全國煥飾演的幽靈在傳達父王死亡真相的同時,也囑咐哈姆雷特對母親心存愛與包容,為作品增添了沉重的意涵。

陪伴哈姆雷特一路同行的角色們也表現亮眼。金永敏飾演的好友何瑞修以真誠與堅定的表現贏得了觀眾好評;白石光飾演的雷歐提斯將衝動的復仇與最終的悲劇性命運生動詮釋;李恩祖飾演的奧菲莉亞則以細膩的表演將對哈姆雷特的愛與喪失之痛具體化,留下深刻餘韻。

此外,金鍾久飾演的宰相波洛涅斯憑藉老練的表演為作品提供了穩定的核心;李康旭與全宰弘分別飾演的羅森格蘭茲與吉爾登斯特恩以其微妙的滑稽表現,為悲劇增添了適度的幽默;李南熙以充滿能量的表演,成功詮釋了墓地管理員與劇中劇角色。

這次作品另一大亮點,是所有演員在高度默契與信任下呈現的完美配合。隨著演出的進展,演員之間的情感與表演更加融洽,將舞台的張力與感染力推向高潮。這種現場表演特有的魅力為觀眾帶來了無法替代的深刻體驗。

改編方面,由編劇黃貞恩負責的劇本調整,保留了原著的核心,並以更流暢的事件安排與角色塑造,將緊張感提升至極致。刪減繁瑣的古典語句,轉化為簡潔明快的口語表達,使故事更加貼近現代觀眾。

導演申裕清表示:「這是一位年輕人,在絕望的深淵中,依然懷抱著對新世界的夢想。希望通過這部作品,能將他的夢想與信念傳遞給所有觀眾。」首爾藝術殿堂社長張亨俊則表示:「本次《哈姆雷特》的創新製作,讓我們深刻感受到觀眾對純藝術形式的熱情。未來,我們將繼續推出高水準的經典戲劇,為觀眾帶來難忘的感動與回味。」

https://n.news.naver.com/article/081/0003495540

《哈姆雷特》的理由——名演技彰顯的價值:曹承佑創造《哈姆雷特》的新歷史

「脆弱啊,你的名字是女人。不,原來是你啊!我竟出生於如此骯髒的身體之中。我是什麼?我誰也不能信任,哪裡也無法依靠!」

當曹承佑一個人站在舞台上開始說出這段台詞時,他的表演如同黑洞般,將劇場中的一切吸入其中。當他那爆發性的獨白結束時,現實逐漸模糊,觀眾已徹底被拉入《哈姆雷特》的世界。這是一個演員為作品所能達成的最偉大瞬間。

莎士比亞的作品,若以現代對人權的敏感度來看,其中確實存在一些可能被視為問題的台詞。「時代不同了」,因此部分作品會對原著進行改編。例如,《哈姆雷特》中「脆弱啊,你的名字是女人」這句經典台詞,因為提到特定性別而經常引發爭議,有些改編甚至直接刪改了這句台詞。

然而,曹承佑的獨白讓人信服,為何莎士比亞當初讓哈姆雷特說出這句話。原著是否應該保留原貌,還是要迎合現代感性,這本無正解。但曹承佑的表演證明,比起選擇哪種方式,更重要的是演員是否能夠將作品說服觀眾。由首爾藝術殿堂「托月經典劇系列」推出的《哈姆雷特》,讓人深刻體會到,一位優秀的演員如何成就一部偉大的作品。

《哈姆雷特》講述丹麥王子哈姆雷特的復仇故事。在父王突然去世後,哈姆雷特認為叔父克勞狄斯是兇手,並著手展開復仇。然而,隨著事件的發展,宰相波洛涅斯、他的兒女奧菲莉亞和雷歐提斯、哈姆雷特的母親格特魯德以及克勞狄斯,甚至哈姆雷特自己,最終都走向毀滅。這部作品因主要角色無一倖免的悲慘結局,被譽為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中最具悲劇性的作品之一。

《哈姆雷特》疊加了多重復仇的敘事層次,但其核心仍是哈姆雷特對殺父仇人叔父和背叛父親、嫁給叔父的母親的怨恨。面對人性中普遍存在的絕望,飾演哈姆雷特的演員必須展現出對母親與叔父的強烈情感。當曹承佑在舞台上哭喊「請不要再去叔父的臥室!」時,他細膩且精準地掌控著整場戲的情感,讓觀眾再次意識到《哈姆雷特》這部作品中所蘊含的深切情感。

在長達180分鐘的演出中,曹承佑以其強烈的存在感主導了整場戲,甚至讓人感嘆「目光只停留在曹承佑身上」。他的每一個細微動作與耳語都完美詮釋了哈姆雷特的複雜內心,讓這部無數次被搬上舞台的經典作品再次煥發出生機,解答了為什麼《哈姆雷特》至今仍具有不朽的生命力。

為了襯托曹承佑的出色表演,這部《哈姆雷特》在各方面都展現了巨大的魅力。精心設計的服裝豐富了角色的情感層次,而舞台中央的階梯則使劇情與情感更加立體化。劇中加入的幽默元素,讓長時間的演出不顯得乏味,為作品增添了趣味。

除了曹承佑外,克勞狄斯由朴成根飾演,格特魯德由鄭在恩飾演,先王的幽靈由全國煥飾演。此外,女主角奧菲莉亞由韓國藝術綜合大學畢業的新銳演員李恩祖出演,其他配角則包括金永民、金鍾久、白錫光、李南熙、李康旭、全宰弘等實力派演員。

該劇演出早已全部售罄。在演出現場,劇場座無虛席,觀眾與演員共同沉浸於這場戲劇之中,這對戲劇愛好者來說無疑是一場夢幻的體驗。本劇將演至17日。


https://n.news.naver.com/article/016/0002387886?sid=103

「舞台巨匠」李泰燮

舞台一角,一條寬廣的長階梯如流沙般蔓延開來。《哈姆雷特》中的曹承佑就坐在那兒。沒有為了營造戲劇效果的聚光燈,滿懷思緒卻沒有因痛苦而扭曲的表情。在這裡,哈姆雷特沉思著「生與死」和「存在的意義」。

舞台美術家李泰燮說:「曹承佑總是將《哈姆雷特》中最重要的台詞帶到階梯上。」他笑著說:「這是為他設計的舞台,他能這樣多樣地利用它,對設計師來說這是種莫大的榮幸。」

......深遠而連綿的2.3米階梯既象徵著宏大的王國,也連接著兩個世界。在這裡,超越時代和國界的名台詞展現了全新的詮釋,改變了作品的觀點和視角。這就是韓國戲劇界熱愛的「舞台巨匠」李泰燮(70)打造的《哈姆雷特》空間。

最近在首爾藝術殿堂接受採訪時,李泰燮表示:「舞台美術是將腦海中的世界轉化為可視化的過程,而舞台美術設計師則是演繹戲劇性情境的人。」

今年,他在不同製作中兩次設計了《哈姆雷特》的舞台。

「對舞台美術家而言,《哈姆雷特》一直是深入研究的對象。這部莎士比亞作品因其可塑性,能夠跨越時代成為政治劇或社會劇。」

《哈姆雷特》是一部充滿魅力又富挑戰性的作品,在全球範圍內不斷演出並加以變奏,幾乎所有設計師都曾挑戰過。但在同一年內,且只隔兩個月(seensee公司9月結束的《哈姆雷特》)內上演同一作品,實屬罕見。

「必須完全不同。」在這樣的考量下,兩位導演(seensee公司導演孫鎮冊和藝術殿堂導演申有清)分別以「鏡子」與「階梯」為主要視覺概念,呈現了不同的舞台。

本次的《哈姆雷特》(於17日結束,藝術殿堂)是為哈姆雷特而打造的舞台。李泰燮表示:「藝術殿堂的《哈姆雷特》忠於原作,旨在放大哈姆雷特的形象,舞台像時裝秀的伸展台般,以強大的能量向觀眾撲來。」

舞台如詩般以燈光、無色調混凝土與鋼材組成。在舞台一側,傾斜的柱子似乎搖搖欲墜,從那裡延伸出長長的階梯,直達舞台中央。右側牆壁旁邊有兩層樓高的階梯,霍瑞修和哈姆雷特站在那裡俯瞰丹麥。以「階梯」和「柱子」構成的舞台象徵著如牢籠般的王國和崩壞的舊秩序。

極簡的舞台設計雖然極度克制,但強烈地吸引觀眾的視線,凝練地傳達了戲劇的訊息。李泰燮透露:「通過展現哈姆雷特的恐懼,加強了政治劇的氛圍,營造出似乎始終有人在監視和操控的感覺。」同時,設計也強調了「功能性」。

「在設計舞台美術時,首先要考慮的是,空間必須成為演員表演的建築物。由於劇場觀眾席的坡度較小,前排觀眾可能會遮擋後方觀眾的視線,使他們只能看到演員的上半身。但是,如果舞台有坡度,後排觀眾也能更好地觀賞演員的表演。」

從觀眾的角度來看,哈姆雷特帶著「王的氣場」,如同包容子民般俯視觀眾。舞台的結構重新設定了角色與觀眾的關係,這在《趙氏孤兒》(導演:高善雄)中也有呈現。

舞台的結構會影響演員的動線。作品中設置了多處出口,並透過階梯增添了演員移動時的故事感,利用升降台創造了可上下移動的舞台,讓各角色的情境能同時呈現。李泰燮說:「演員從哪裡出現、往哪裡去、在哪裡漫步,對觀眾的想像力產生重要影響,這也是設計舞台時必須考量動線的原因。」

李泰燮的舞台設計最顯著的特點是「精緻的極簡主義」,他在每一個作品中融入想傳達的象徵意涵,並體現舞台美學的極致。

李泰燮解釋說,本次《哈姆雷特》中呈現的簡潔階梯與牆面的設計,正是20世紀象徵主義劇場藝術家阿道夫·阿皮亞和戈登·克雷格的經典設計元素。他認為:「對風景和人物進行自然的解釋會分散觀眾的注意力,降低他們的興趣,因此當前的舞台美術的關鍵在於轉向象徵性。」

實際上,歐洲的戲劇舞台趨勢是走向極簡而概念性的方向,配合嶄新創意的運用。極簡主義舞台引入了音效設計和先進的燈光技術。隨著音效和燈光的強化,解釋性的舞台反而被認為阻礙劇情的沉浸感。另一方面,美國的戲劇舞台仍以保留家庭結構的寫實主義為主。

在韓國,李泰燮的舞台已成為當前的潮流。他說:「我逐漸形成自我風格是從開始教學生時開始的。」自1995年以來,他在龍仁大學教授課程並培養後輩,同時活躍於舞台創作,不斷打造出新的舞台,確立了「活著的傳奇」地位。

他表示:「舞台不是解釋事件的地方,而是讓事件發生的地方。因此,舞台劇應該成為一個獨特的形式,擺脫日常性,呈現出不同於常的藝術品,這是現代觀眾所期待的嘗試。」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3首爾音樂劇之旅:曹承佑《歌劇魅影》&下班路、玉珠鉉《Rebecca 蝴蝶夢》、大學路《洗衣》

曹承佑歌劇魅影觀後感與釜山歌劇魅影景點介紹 Phantom of the Opera in Busan!

盤點2023歌劇魅影韓國版25首歌!我最喜歡的歌曲心得簡介與曹承佑的魅影Phantom